莆田端午节习俗一览

导语 端午节,莆田民间又称“五日节”,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,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。

  初一糕

  “初一糕”即指农历五月初一,全家男女老少都要吃上一口糕,这个“糕”,多为枫亭糕,也可以食米糕,寓意节节高。

  初二粽

  粽子是中国传统的节庆食物,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作为祭祀祖先、神灵的祭品出现,到了金朝的时候才成为了端午节的节庆食物。民间传说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投江的屈原的。

  初三螺

  “初三螺”是指初三这一天家家吃螺,莆仙地处沿海,海产品丰富,吃螺可以医治短脖病,也可明目。

  初四艾

  在端午节,人们把插艾和菖蒲等作为重要内容之一。家家以菖蒲、艾条插于门楣、房檐下,或悬于堂中。端午节前后是一年中传染病的高发季节。智慧的古人通过这些方式来达到驱邪避瘟的作用,为健康保驾护航,具有一定养生意义。

  初五扒龙船

 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,传说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,防止鱼吃掉屈原的身体。现代赛龙舟通常把船建造成龙形,画上龙纹,每年端午举行竞渡,以表示对龙的尊敬,也说明自己是龙的子孙、龙的传人。

  洗“午时水”

  洗“午时水”:农历五月初五用“午时草”沐浴,古时实为五味益身的青草药合成,叫五味草。现在农村通常是将石榴连枝带叶、蛋草、枇杷叶、尖尾松柏枝叶、蕨类植物等几种青草捆在一起,放在锅里连咸蛋、淡蛋、豆荚、大蒜等一起煮水,烧煮出来的水称为“午时水”,即可用来沐浴。

  吃“午时蛋”

  农历五月初五,大人小孩吃经“午时草”煮过的“虎蛋”,还有豆荚、大蒜,蛋有咸蛋与淡蛋之分,成串豆荚、大蒜置于锅中与“午时草”一起煮,吃后可以怯病、驱邪、以增强体质,防止因夏季雷阵雨淋湿而得病。

  挂“虎蛋”

  用五色线编成小网袋装上几个“午时蛋”挂在孩子胸前,小孩常常会互相比对谁的“蛋袋”更为漂亮,谁“蛋袋”里装的蛋更多。小孩还会经常拿“午时蛋”对敲,比比看谁的蛋壳更为坚硬。

关注更新
返回本地宝首页

热点推荐

最新阅读

反馈